思维模式,正在不动声色地操纵你的人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夜书桌 Author 李小墨
作者 | 李小墨
来源 | 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编辑 | 贝儿
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人与人的差别到底在哪儿?人与人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
思维模式是人的底层代码,它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推倒了会发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一种思维模式会衍生一大批的想法和行为,这些想法和行为把我们变成截然不同的人。
行为是外在表现,思维是真正内核,外部的行为是可观察的,内部运作的思维模式却不容易被察觉到。思维模式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可能在你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操纵你的行为,把你领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分享了他关于思维模式的研究成果。我发现思维模式对人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毫不夸张地说,思维模式正在不动声色地操纵你的人生。
什么是固定式思维模式?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简单来说,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就是相信人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成不变的;成长性思维则建立在建立在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上: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持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几乎意味着一切。
别小看这么一个小小的信念,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信念,变成你内化的心理机制,有能力改变你的整个人生。记得《盗梦空间》吗?盗梦者潜入思维深处,种下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观念,却可以扭转现实。
说两个生活里常见的场景,帮助大家体会两种思维模式下,人的行为和选择会多么不同。
比如学习时:
在高中的时候,我的一个男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传递一种对女生的刻板印象:女生学不好数理化。数学多次考砸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女生,会认为自己学起来吃力是因为天生不擅长数学,这方面脑袋不够用,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同时更加相信老师的话。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女生,则会想尽办法帮助自己学习,她可能会多做练习题、会调整学习方法、会请教他人、梳理错题,和数学死磕到底,直到提高成绩为止。
比如在社交场合:
一个害羞的人,在陌生人或异性面前说话会脸红、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会紧张到口吃,无法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非常局促和笨拙。固定型思维持有者会不断自我暗示:“这就是我的性格,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我不喜欢社交。”,然后愈发地封闭起来,到后来甚至有点社交恐惧症。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即使感到焦虑,也会自己主动的去结识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训练自己的社交能力。刚开始每一次踏出舒适区,都要拿出赴死一般的决心,但他们会慢慢把不擅长的事,变成擅长的事。
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仅仅是前者选择对能力不足的现状认命,后者选择想办法发展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吗?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记得我们小时候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一个是有才能但是心态浮躁的兔子,一个是缓慢但是稳健的乌龟,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稳健的努力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是我们中没有人是希望自己是一只乌龟,我们只希望当一只不那么傻的兔子。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分析,赛跑的故事本来是想强调努力有多么重要,可是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他好像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点,似乎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出现失误的时候,后进者才有机可趁。
如果是一只努力的乌龟和一只有天赋的兔子,我还是选择天赋吧。这个故事就让事情变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就是要么你有能力,要么你付出努力。
固定型思维的基本观点是“能力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要么是跑得快的兔子,要么是跑得慢的乌龟。只有像乌龟这样的无能者才需要努力,需要大量努力是能力低下的表现。
别觉得荒谬,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人,心里都藏着鄙视努力的想法。
记得吗?读书时候,我们只崇拜和欣赏无需努力或者看上去不怎么需要努力,就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不够聪明的人才需要全力以赴,聪明的人都轻松上阵。
所以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夸我们刻苦努力,我们喜欢别人夸我们聪明。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面努力没什么好骄傲的,努力会让你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
因为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努力是那些无法依靠天赋成功的人才需要的。
这个由固定型思维衍生和推导出来的观点有多致命?这个观点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愿意努力了。
他们认为需要大量努力是能力低下的表现,他们不愿意自己看起来能力低下。如果他们不努力,他们至少可以找到一个借口:我之所以失败了,我之所以表现不佳,是因为我压根没尽力。努力了,仍然失败了,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更大的恐惧。
可是努力后的失败,才是诚实的失败。
成长型思维的人,不认为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等于能力低下。
迈克尔·乔丹成功之后,大家都说他是个篮球天才,实际上他不是一个天才,而是最努力的球员。
大家都知道,迈克尔乔丹在高中的时候就被校队淘汰了,现在我们可能会嘲笑当年踢他出校队的教练,以及最初可以选择他却没有签下他的两家NBA球队有眼无珠。
那是因为我们现在都知道他是有史以来最棒的篮球运动员,于是认为当初这一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当初他只是普通的小球员迈克尔乔丹。被淘汰的时候,他的能力就是没有达到选拔的标准。
只不过这次失败没有把他打垮,他相信能力是发展的,失败让他更加刻苦地训练。如果他采用固定型思维,失败以后觉得自己没有天赋,自我放弃,那么就没有后来的迈克尔乔丹了。
不是愚蠢的教练,看走了眼,而是乔丹的能力是发展的。
成长型思维的迈克尔·乔丹没有在所有人说他是天才的时候,以无需努力、轻松成功的天才自居,更没有以需要付出大量努力训练为耻,而故意掩盖这一点。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不会贬低努力的价值,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卓越,不仅不可耻,还很光荣。
固定型的思维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成不变。所以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世界里,表现完美是因为有天赋,表现糟糕是因为没有才能,对他们来说所谓成功就是证明了自己的某种优越性。
他们对自己成功的解释通常是:我比别人更聪明,更有天赋,更有才能,成功证明了他们的智力和天赋。
而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功对他们来说是拓展了自己的能力范畴,是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他们对自己成功的解释是:这是学习的结果。
失败对固定型的思维模式者是致命的,如果遭遇失败,他们会把失败从一次表现(我失败了),转变为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认为失败暴露了他们的愚蠢和无能的本质。这样的人被失败击垮,会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世界里,一次测试,一次表现就可以定义一个人。
《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有一个学生,参加入学的摸底考试,学校根据成绩排名来分配班级,他在这一次考试中没有考进尖子班,他就认为自己不是聪明的尖子生,即使后来他靠自己的努力升入这个班级,但他心底里从来不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失败之后,会怎么做呢?他们会贬低自己,比如我就是不够聪明,就是不值得爱;
如果他们不想贬低自己,就会把失败说成是外因造成的,比如一个输球的球星解释自己丢掉冠军是因为自己的场地响起了干扰的噪音。这么做,可以修复他们的自尊。
失败和挫折也会让成长型思维的人痛苦,但他们不认为失败和挫折可以定义自己,它只是揭示出目前自己缺乏经验和技能,而不代表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因为经验和技能都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
他们会把失败当成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提高的契机,所以他们失败后,会更加努力,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发展自己的能力,从失败中学习,把失败转变为自己的财富。
这一点还可以体现在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对缺点以及别人批评的看法。
固定思维的人,喜欢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他们,他们没办法坦然地讨论自己的缺点,他们更注重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而成长性思维的人,因为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能够更加坦然的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他们不认为缺点和不足是可耻的,他们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认为自己的不足是可以改变的。
当有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固定思维的人会觉得是冒犯和指摘,而成长思维的人则珍视有用的反馈信息。
也因此,固定型思维的人自信心很脆弱,每一次挫折都在削弱他的自信心。成长思维的人更自信,追求目标失败了也好,身上有明显的不足和缺点也好,他们都不以之为耻,既然能力是可以习得的,失败会自动替换为暂时失败,不足会自动解读为暂时不足。
真正的自信来自于以你的思维模式,你已经做好了成长的准备。
对待挑战,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对他们一开始就做得很好的事情,保持兴趣,当开始感到困难的时候,获得的乐趣就骤减,如果这件事不能证明他们有多聪明,他们就无法对其感兴趣,但是呢,成长性思维的人,越有挑战,他就越来劲,越感兴趣,越沉浸其中。
固定思维的人不想接受挑战,他们因此错过许多机会,成长思维的人喜欢挑战,即使刚开始磕磕绊绊,但他们会越来越好。
去年我受邀请北京做一个分享,此前我没有任何公开演讲的经验,能想起的经历仅有读书的时候站上课堂讲台,然后紧张到声音发抖。
我告诉自己,如果你想要锻炼自己的公开演讲能力,就要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你丢脸、讲得很差劲,我都可以原谅你,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演讲家,都是练出来的。但是如果你因为恐惧,不抓住这个机会,我没办法原谅。
同台演讲的有很多大咖,我的底气就来自于我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如果关注的是优胜,会很容易焦虑,但是如果关心的是成长,心态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两种思维模式的人,还生活在不同的评价体系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用成绩和过去的成就来区分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一些老师因此放弃差生,一些领导因此不愿意培养下属。
但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考试成绩和对成就的评估,只会告诉你目前这个学生或员工处在什么位置,而不会告诉你将来他会达到什么高度。一个人的早期表现不能告诉你,你有关他的才能和未来的一切。
你肯定想不到,思维模式和意志力也相关。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意志力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一个人要么有意志力,要么没有意志力。有意志力的人就会轻松地坚持很多事情,比如节食,运动,完成学习计划,没有意志力的人则不够自律,无法坚持。他们认为对有意志力的人来说,坚持应该是一件简单的事,不需要额外的技巧和方法。
而成长型的人这会采取复杂的策略帮助自己坚持,比如卸载掉占用和浪费时间的app,到图书馆等干扰少的环境中学习等。
他们认为自我管理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一种能力。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认为意志力强的人,在什么环境下都可以管住自己,“我靠意志力就行了,我不需要技巧”,自我管理被他们变成了一场“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的大战。
思维模式也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
固定型思维的人失恋,会产生巨大的挫败感,他们那么贬低自己,我被抛弃了,因为我不够好,因为我不值得爱,要么仇恨和责怪别人,我遇到了一个渣男。
成长型思维的人,即使是被发生的事情,伤的很深,他们也会觉得,每一段感情都让自己成长,这种探索探索试错和成长,让你越来越了解自己,适合自己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不适合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去尝试学习,对自己的感情来说有用的东西。
两种思维模式在日常相处中,也截然不同。
固定型思维的人,当出现分歧、矛盾甚至争吵的时候,会觉得是两个人性格不合,或者指责对方有性格缺陷,结果越来越厌恶对方。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因为一点矛盾就质疑两个人的感情基础,他们认为相处中会出现不愉快是正常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的另一半,但两个人可以在爱里共同成长。他们通过沟通来达成某种共识,磨合和改善关系中不愉快的地方。
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以及早期的学校教育。
我们为什么要少夸奖孩子的智力和天赋,而要传递注重过程、成长和努力的信息?夸孩子聪明和夸奖他的天赋,会让孩子以为他们取得的成绩全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秉性,养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更执著于展现自己的智力和天赋,轻视努力。
大人对速度和完美的赞扬也要克制,因为别人孩子会觉得我在速度快和表现得完美的时候,才是足够聪明的,那我下次最好不要做没有挑战的事情,因为有挑战的事情我肯定做得慢,做得不那么完美。之后,如果在某件事情上,我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成就,我就会选择逃避,或者表现得不屑。
而传递注重过程、成长和努力的信息,孩子会乐于挑战自我,享受努力过程,在进取中不断成长。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的世界看上去狭小,而且有局限性,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可能性。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不断地在识别和判断自己是哪一种思维模式的人?
其实没有纯粹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和纯粹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大多数人都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物,只不过有些人偏心成长型,有些人偏向固定型,这没什么好羞愧的。
成长性思维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上的,包括成长型思维模式本身也是可以慢慢去养成的。
但思维模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这种改变更不是给机器换零件,换一个全新的,相反,新的理念会和旧的理念一起存在,随着新的理念越来越强,你才会慢慢的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当你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遭遇重大挫折的时候,遇到瓶颈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遇到一个比你优秀得多的人的时候,固定型思维最容易跑出来干扰你。
但别让糟糕的思维模式,操纵你的人生。